在我国,听力残疾占各类残疾人总数24.16%,仅次于肢体残疾居第二位,听力缺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50%以上的先天性耳聋是由遗传性因素导致的,是医学界和遗传学界较难攻克的顽疾,其预防比治疗更有价值。正常人群中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高达6.3%,90%的聋儿由听力正常的父母所生。三级筛查可大幅度减少耳聋缺陷儿的发生,一是孕前筛查,对筛查出的携带耳聋基因突变的夫妇提供遗传咨询,二是孕期即产前筛查与诊断,阻止较大比例的先天性隐性遗传性耳聋的出生,三是新生儿筛查,预防避免耳聋发生或通过及时治疗延缓听力下降。
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遗传性耳聋基因是GJB2、SLC26A4、rRNA和GJB34,其引起的疾病及检测意义如下表:
表1 中国人群4个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
耳聋基因筛查检测,于国家可以节省财政支出,提高出生缺陷防治水平,同时推进计生、卫生服务水平,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于医院可以积累数据,分析耳聋基因在当地的流行病学分布,发现药物敏感性耳聋和迟发性耳聋个体,减少漏诊率提高诊断效率。于家庭可以实现优生优育,在最佳治疗时机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实现聋而不哑。因此,耳聋基因筛查检测,尤其是新生儿筛查,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国内很多省市都免费开展了针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和耳聋基因的联合检测项目。
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适用对象及样本类型
婚育指导:所有婚龄青年、有听障家族史人群、听障人群
产前筛查:孕期的夫妻、有听障家族史人群、听障人群
新生儿筛查:新生儿,物理听力筛查未通过儿、听力损伤儿
表2 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样本类型
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相关科室
儿童保健科、产科、产前遗传咨询及诊断中心、耳聋分子诊断中心等
遗传性耳聋基因临床检测现状
目前,遗传性耳聋基因临床诊断主要有核酸质谱法、PCR法相关方法、NGS测序法及基因芯片法。基因芯片法是最早在临床推广的方法,但成本相对较高。即使集合一批样品进行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降低成本,但又会限制通量的灵活性,延长检测周期,NGS测序同样存在此问题,所以基因芯片法和NGS测序法仅适合样品量检测非常大的检测中心使用。以ARMS-PCR和HRM-PCR为代表的新一代PCR技术检测周期快,但受限于技术原理目前临床的试剂盒仅能针对几个位点进行检测,临床指导性大打折扣。而核酸质谱方法一次可以检测20多个位点,临床指导意义大;而且不需要凑样通量灵活,可以有效保证检测周期;此外,核酸质谱法使用常规PCR试剂,将多重靶标集中到一个反应,无需荧光、探针等,单位点检测成本低,是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的最佳方案。
各技术方法详细对比如下表:
表3 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技术方案对比
公司地址:尖沙咀海洋中心
邮箱:info@joinlab.vip